近年来,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,洪涝灾害趋多趋频趋强趋广。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汛减灾形势,区三防办(区应急局)站在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,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、省、市、区工作要求,主动适应极端洪涝灾害频发新常态,坚决扛牢保障清新平安的政治责任,把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转换为“事事心中有底”的行动力,紧盯防汛减灾重点工作任务,坚决守牢防汛底线,确保辖区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有序。
一、认清严峻形势,防汛减灾工作刻不容缓
清新区区境靠近北回归线,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是广东省三大降雨量高值区之一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,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。今年以来(截至7月31日),我区平均降水量2029.1毫米,较往年偏多37.8%;入汛以来(4月4日至7月31日)全区平均降水量1812.2毫米,较往年偏多58.5%,经历了8次强降雨过程,启动防汛应急响应6次,其中防汛Ⅳ级应急响应5次,防汛Ⅱ级应急响应1次,累计转移群众3929多人次。
受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的限制,一旦遭遇强降雨,河水暴涨、山体滑坡、内涝等问题极易发生,给我区的农业生产、工业企业、道路交通和居民生活带来巨大威胁。
二、明确重要意义,经济社会发展需防汛减灾保驾
企业在推动我区“百千万工程”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做好防汛减灾工作,可以避免企业因灾停产停业,减少设备和产品的损失,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。同时,稳定的生产环境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,促进我区企业的发展壮大。
农业是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。在防汛减灾工作中,保障农田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,及时排除田间积水,能够减少农作物受灾面积,稳定粮食产量和农产品供应。这对于保障农民收入、维护我区社会稳定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。加强防汛减灾工作,能够保护道路、桥梁、电力、通信等基础设施免受灾害破坏,确保交通畅通、能源供应和信息传递的正常,为我区发展提供有力安全支撑。
三、全力筑牢防线,多措并举构筑发展“防洪堤”
扎实做好汛前准备。一是重新调整区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成员和各组负责人名单及职责;二是成立清新区2024年防汛抢险应急队伍1104人;三是开展汛前大检查;四是落实“三个联系”制度、“三个责任人”工作、村级“一页纸预案”;五是通过应急值班值守系统平台,完成全区1776名三防各类责任人更新工作和“一键通”APP开通使用工作。
组织开展汛前检查工作。区三防办(区应急局)于3月开始组织开展汛前防汛防风工作大检查,共排查8个镇,209个行政村(居),3520个自然村,共排查山洪灾害隐患点100处;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56处;易涝点21处;沿河、临海低洼区68处;危房28间;15个防汛物资仓库,共排查出灾害易发区A级景区2个;灾害易发区燃气罐储企业1个;登记在册渔船104艘。上述隐患点已按要求落实整改或应急度汛措施。汛前各镇应急预案、村级一纸预案在区三防指挥部的指导下全部完成修订。
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和防汛综合演练。全区组织进行三防责任人培训班,全区各级共举办了18次三防工作业务培训班,培训人次5068人;全区各级开展防汛综合演练13次,参加人数3023人。通过培训与演练,补齐我区防汛减灾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,提升了部门联动协作和镇、村三防应急能力,为2024年防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。
强化预警预测预报。区三防办通过“一键通”向各类责任人发出预警信息12万余条,在《清新发布》《清新新闻》微信公众号、预警信息发布中心、乡村大喇叭、电视等多种途径及时发布最新天气情况、预警信息,提醒公众密切关注天气形势,合理安排出行,做好防灾避险。严格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暴雨预警双重“叫应”机制,特别加强夜间防范提醒,及时将预警预报信息推送给各级三防责任人,督促落实各项防御措施。
强化应急抢险保障。区三防办及各镇各相关单位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,如遇突发情况快速处置,并及时上报。各镇各有关单位对防汛物资进行认真清点,对通信、视频会议等指挥系统进行检查,提前准备应急物资,落实应急救援队伍。区三防指挥部下沉冲锋舟、橡皮艇、抽水机、应急发电机等一批抢险救援物资装备到各镇及重点村。全区应急救援队伍1104人随时待命(其中消防救援95人、民兵应急力量390人、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200人及水利抢险72人、城市管理25人、交通运输30人、供电52人、各镇应急队伍240人),并联系了清远市蓝天救援队和清远市水松应急救援中心,随时做好救援准备。
四、建立长效机制,确保防汛减灾工作持续推进
一是强化值班值守。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值班组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,以最快的响应有效应对防汛工作,确保及时、准确地好各类防汛信息报送工作,并妥善处理各类防汛应急事件。
二是压紧压实责任。严格落实“三个联系”人责任对接和特殊群体临灾转移“四个一”机制,强降雨期间提前安全转移群众,做到应转尽转、应转早转,确保不落一户一人,坚决守住群众生命安全底线。
三是加强巡查排查。坚持“雨前排查、雨中巡查、雨后复查”措施,加强山塘、水库、河道、堤坝、地质灾害点、汛期重点户、削坡建房户、危房、易浸易涝点等巡查排查,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,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好各项防御措施。
四是做好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。灾害发生后,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,针对不同的受灾类型,要按照先急后缓、先生活后生产、先排险后加固的原则,帮助受灾群众和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,进一步抓好灾后复工复产各项措施落实,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打好防汛减灾“保卫仗”,筑牢平安发展“防洪堤”。区三防办(区应急局)将持续发力,从最坏处准备、向最好处用力,用“宁可十防九空,不可失防万一”的责任感筑牢防汛安全屏障,全力以赴提升防洪保安能力,为维护清新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应急贡献。